close

來米國除了生活型態大不同,甚麼都要自己來之外,另一個最大的不同應該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吧。本來以為自己已經是個想法西化的媽媽,沒想到來到這裡之後,才知道還是有很多的眉眉角角的地方讓自己的小孩活在東方媽媽的思維裡。

 

最近就有一個例子讓我深刻體認。

 

上禮拜是豪豪和豪妹學校的家長座談會。這裡的家長座談會跟台灣不太一樣,台灣是固定一個時間,讓全班的家長一起參加。而在這裡是老師和家長一對一的座談,而且是訂在上課時間,所以小朋友也不會在旁參與,可能是比較注重隱私吧。學校會先公布這一班的家長座談會集中在哪一周,請家長book自己可以的時間,每個小朋友可以book 15分鐘。

 

在家長座談會前,老師也會一對一的對小朋友做一些簡單的測驗,會不會認ABC啦,數字會不會數到30啦,會不會認形狀啦,會不會單腳跳或是單腳站立之類的,評估小朋友的發展。其實這些評估台灣的幼稚園每學期也會做一次,但中西評估最大的不同是,這裡對小朋友心理成長的評估佔評估很大的一部分。

 

本來以為豪豪有我跟英大爺這麼樂觀(?)的爸媽,心理發展一定是很正向的,但一看評估單,”deals with frustration”、”accepts own feelings”、”social problem solving/negociate”都被老師打了一個"N"。WHY?? 除了最後一個” social problem solving/negociate”受限於語言不通,的確是有些barrier。但豪豪都已經快五歲了,也不是個愛胡鬧的小孩,我覺得他處理挫折的能力都還OK阿,而且怎麼可能不會” accepts own feelings” ?

 

2013-04-02_151225  

 

老師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她觀察,豪豪每次跟別人有爭執,或是被別人欺負時,第一件事就是跑過來報告老師(這時東方阿母心理想:這很正常阿,阿不然哩?)。老師繼續說:其實,應該是要自己會對對方說:”Stop”、”I don’t like it”、”Please don’t do this to me.”,直接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情緒。所以他覺得豪豪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挫折。

 

阿鳥威阿,這不是我這個做媽的害了他嗎?在台灣的時候,只要豪豪回家說XXX欺負他,XXX跟他搶玩具,我都會跟他說:”那你下次就不要跟他玩阿”、”有沒有跟老師說”。其實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他跟XXX溝通”打人是不對的”、”我不喜歡你這樣做”。而不是教小孩去搬救兵,或是就乾脆不跟他玩這種消極的做法。

 

其實在家豪豪和豪妹的相處,我也沒做到讓他們”deals with frustrations”或是”accept own feelings”。只要兩個人一有爭吵,我就第一個跳出來當仲裁者,”要輪流玩”、”這個先讓妹妹玩一下等下再換哥哥”,”妹妹不可以故意打哥哥”……等等。這樣自以為的正義的確最快讓大人耳根清靜,但相對的也剝奪了他們自己處理挫折和情緒的能力。

 

見微知漸,之前和美國友人聊天,也是感覺中國人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比較不會主動爭取自己的權益。是不是因為從小就被教導,”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呢?

 

或許我這個東方媽媽,是該放下自以為的正義感,改而引導他們怎麼接受自己的情緒,處理挫折的時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t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